艺术教育系

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总结汇报

发布时间:2019年12月30日 点击数:3066
 

20191120党支部书记王胜军主持召开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”活动。活动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把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到:“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,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,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”的高度来阐释,提出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,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”的总目标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,要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?通过此次学习,深刻的认识到国家的伟大以及对文化的重视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:

一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。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,对一个政党、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。全党必须在新时代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,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,强化党性原则,强化责任担当,落实主体责任,增强阵地意识,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。

二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。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,要坚持政府主导,弘扬科学精神,开展移风易俗、弘扬时代新风,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,抓早抓小,培育新时代的道德小公民

三是要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,是推动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最深沉的力量。我们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之中,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,打牢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。落细落小落实,坚持常态化、长期抓,以积土成山的精神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。

四是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。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,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,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,深入实施互联网+”文化+”行动,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,创新生产经营机制,完善文化经济政策,培育新型文化业态。

五是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。文艺反映人民的心声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,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,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,不断增强面向市场、服务群众的能力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
六是要服务当代、面向未来萃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。历史证明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,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,而且其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、人文精神、道德理念等,也理所应当成为今天先进价值理念的丰沛滋养。当然,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与时俱进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“发展性”“运动性”等固有属性,使中华民族最优质的文化基因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,并与深刻变化的时代相协调,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调研考察时强调指出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强盛,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。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,要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有鉴别地加以对待,有扬弃地予以继承。“以古人之规矩,开自己之生面”,是我们挖掘、梳理和萃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目标方向,

文化兴,国运兴;文化强,民族强。我们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、国家观、民族观、文化观,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、对中华民族的认同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。